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,科研团队根据“祝融号”火星探测器发送的遥测信号确认,5月15日,“天问一号”登陆巡逻队成功降落在火星南部预先选定的着陆区。 乌托邦平原,我国的第一个火星探测任务。登陆火星取得了圆满成功。
大约在凌晨1点,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其停放的轨道上脱离轨道运行,并进入火星并进入轨道。 大约4点钟,着陆巡逻队从轨道飞行器中分离出来。 经过大约3个小时的飞行,它进入了火星大气层。 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,悬停,避障和缓冲后,它成功降落在预先选择的着陆区上。 两台设备分离后约30分钟,轨道器将上升并返回停车轨道,为着陆巡逻提供中继通信。 在后续行动中,“ 祝融号”漫游车将依次对着陆点进行全局成像,自我检查,离开着陆平台并进行检查。
我国的首个火星探测任务已于2016年正式批准。它计划通过一个任务实现火星的绕行,着陆和巡逻,对火星进行全球和全面的绕行探测,并在火星表面进行区域巡逻调查。 天问一号探测器由一个轨道飞行器和一个登陆巡逻装置组成。 登陆巡逻设备包括“ 祝融号”火星探测器和进入模块。 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,该探测器在地面火力转移阶段完成了一次深空机动和四次中途校正。 2月10日,它成功地进行了火星捕获,并进入了一个大的椭圆火轨道。 我国的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。 2021年2月24日,“天问一号”探测器成功实施了第三次近火制动,进入火星系泊轨道并停留了2个火星日,对火星进行了一次全球遥感调查并进行了详细调查 预先选择的着陆区。 ,检测并分析地形,沙尘天气等,以准备在火星上着陆。 在执行任务期间,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洲航天局,阿根廷,法国,奥地利等国际航天组织和国家航天局开展了相关的项目合作。 目前,该探测器已进入太空295天,距地球约3.2亿公里。
火星探索具有很高的风险和难度。 探险任务面临着诸如行星际空间环境,火星稀薄的大气层以及火表面地形等挑战。 同时,它会受到远距离和长时间延迟的影响。 着陆阶段具有不确定的环境,复杂的着陆程序和地面。 诸如无法干预之类的困难。 天问一号飞行任务突破了关键技术,例如第二次宇宙速度发射,行星际飞行,测量和控制通信以及在外星行星上的软着陆,并实现了我国首次外星行星的着陆,这是人类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。 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。 里程碑。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